您的位置 首页 行业新闻

国产商用飞机完成首次加注可持续航空燃料(SAF)演示飞行

6月5日,中国商飞公司一架ARJ21支线飞机和一架C919大型客机,分别从上海浦东机场和山东东营机场起飞,经过1个多小时的飞行,圆满完成首次加注可持续航空燃料(SAF)演示飞行任务,展现了加注SAF后两型国产商用飞机的良好飞行性能。

图片

图片

民航运输业是节能减碳的重点行业,民航运输碳排放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其产生的二氧化碳可以占到民航碳排放量的95%以上。SAF是一种由可再生原料制成的液体航空替代燃料,原材料可以是废弃油脂、生活垃圾和能源作物等生物燃料,也可以是从空气或工业排放物中捕获的二氧化碳制成的合成燃料。与传统航空燃料相比,SAF在全生命周期内最高可降低80%的碳排放量。应用SAF是当前民航运输业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和进行碳减排的一项重要措施。现阶段,国际主流飞机制造商和全球各大航空公司、科技企业都在深入研究SAF的实际应用,国内也有十余家企业和研究机构在开展SAF研发和生产,多家航空公司已使用国产SAF进行了商业测试飞行。

图片

中国商飞公司始终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更加安全、经济、舒适、环保的商用飞机,自2022年开始筹划SAF在国产商用飞机上的应用,深入研究国内外SAF技术标准、试验试飞方法,组织开展SAF技术攻关、装机验证工作,并于2024年2月获得中国民航局适航批准。国产商用飞机加注绿色航空燃料,可以满足客户多样化的使用需求。

图片

两型国产商用飞机演示飞行所使用的SAF采用中国石化自主研发生物航煤生产技术,原料来自俗称“地沟油”的餐余废油。餐余废油经回收处理后在中国石化镇海炼化建成的国内第一套生物航煤工业装置进行加工,产出生物航煤,实现绿色资源化利用。这款生物航煤与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航空煤油(3号喷气燃料)的体积掺混比例为40%,各项物性参数均与传统石油基燃料一致,符合国家标准及行业要求。
图片

图片

早在2009年,中国石化就已启动生物航煤的研发工作,成功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航煤生产技术。据了解,中石化生物航煤生产技术适应的原料范围广泛,不但可以用菜籽油、棉籽油、棕榈油、大豆酸化油等为原料,还成功开发出了餐饮废油为原料生产生物航煤的工艺技术,解决了餐饮废油科学、合法、高效应用的难题,走出了一条餐饮废油资源化绿色应用的新路。
 
在此基础上,2011年9月,中石化在下属镇海炼化杭州石化生产基地改造建成一套生物航空煤油工业装置及调和设施,这是亚洲第一套生物航煤工业化生产装置。2011年12月,该装置首次生产出合格生物航煤。2012年10月,又成功将餐饮废油转化为生物航煤产品。
 
2011年12月5日,中国石化正式向中国民航局提交了中国石化1号生物航煤的适航审定申请。2013年4月24日,中国石化1号生物航煤在上海虹桥机场成功试飞。专家组历时两年最终审定认为,中国石化1号生物航煤生产质量稳定,性能满足实际使用要求,通过了适航审定程序和指标要求,具备商业化应用条件,可以颁发适航许可证书。2014年2月12日,中国民用航空局正式向中国石化颁发1号生物航煤技术标准规定项目批准书,可投入商业化应用。
 
2015年中石化的1号生物航煤又进行了国内航线从上海至北京的商业飞行,2017年进行了国际航线从北京至芝加哥的跨洋飞行,标志着我国成为亚洲第一个、世界第四个拥有自主研发生物航煤技术的国家。
 
2022年5月,我国首套10万吨/年生物航煤工业装置在镇海炼化进行首批规模化试生产,并获亚洲首张全球RSB(可持续生物材料圆桌会议)生物质可持续航空燃料认证证书,同年9月,我国首批规模化生产生物航煤取得适航证书。
 
2024年4月,中国石化与道达尔能源公司(Total Energies)在北京签署合作框架协议(HOA),将在中国石化的一个炼厂利用废弃油脂开发23万吨/年可持续航空燃料产能,并将由双方共同运营。此次合作将为中国乃至世界提供更好的绿色低碳解决方案。
 
目前,中国石化生产的生物航煤已在东航、南航、国航、多彩贵州航空等国内航线上投用。随着应用于国产商用飞机的成功首飞,我国自主研发生物航煤实现从制造基地到商业飞行,中国石化和中国商飞积极融入全球航空业绿色发展进程。这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发生物航煤从规模化生产走向规模化应用,产业链得到空前拓展和延伸。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国生物质燃料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biofuel.com/industrynews/417.html

作者: 网站小编

为您推荐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